这是一部透视当下中国农民问题的不可多得的反思警世之作。作者耗时三年,遍访安徽乡村,深入调查,访问了从中央到地方一批致力于农村改革的有识之士、专家教授和党政要员。收集的材料和废弃的手稿,几近等身。作品依据大量第一手材料,反映了当前农民的生存状态,披露了曾惊动中央的...
在张择端《清明上河图》的早期绘本中,女词人曾现身于汴河那宛若飞虹的拱桥上。她捧着从刘家上色沉檀揀香铺买的一匣香,挤在行人簇拥的桥栏边,俯瞰着船公、纤夫奋勇争流,驱赶一艘卸下桅杆的大船向着桥洞里面钻……她蹙着眉、咬着唇,神情中有着说不出的紧张和激动,仿佛她心底也正...
旅美青年女作家吕挽的长篇处女作《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》讲述的是一个并不鲜见的平常故事。美丽纯情的女大学生周蒙与青年摄影记者李然倾心相爱。然而,这一对痴心的恋人却并没有能够步入婚姻的殿堂。十年后,各自成家的昔日情侣重逢。没有激烈的冲突,没有爆发的矛盾,老情歌般的氛围...
她以为那是她一生中最亮的月光,然而月亮太亮,终究冰凉。谨以此文,献给我们即将失去,或终将失去的青春岁月。掌握失去这门艺术并不难;很多东西似乎本来就是会失去的,失去了便不是灾难。——毕夏普《一门艺术》十八岁,郑微对阮阮说:“我是谁,我是天下无敌的玉面小飞龙,有什么...
我是黄昏后犹未靠站的浪子,在仅剩的一点余晖里,兀自伫立一个固执的等待。 没有你,就像一首未押韵的诗,既空洞又寂寞。 以生命赌注,攀爬险峻的危岩,采来一束石南花,趁黄昏幽暗,偷偷地放在你家的阶梯上。也许你根本不知晓。 昨夜,在书房,熄了灯,让小小的烛光照亮自己,于...
林燕妮,十七岁进入美国著名学府柏克莱加省大学攻读遗传学,得理学士衔。后来获香港大学中国文学硕士衔,又在香港大学攻读中国古典文学博士课程。科学的训练和文学的修养、东西 文化的糅合以及广泛的旅游,使得林燕妮有个视野广阔的世界观,作品充满时代气息,成为新一辈作家中的佼佼者。